一起看,未成年人的网络生活有哪些新趋势?
发稿时间:2020-05-14 09:43:00 来源: 新华网
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13日联合发布的《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为1.75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3.1%。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已相当普及。
在享受互联网带来便利的同时,未成年人的网络生活有哪些新趋势?如何保障他们健康上网?记者对报告进行了梳理。
【趋势一:越来越多的“宝宝”学龄前触网】
报告指出,互联网对于低龄群体的渗透能力持续增强,32.9%的小学生网民在学龄前就开始使用互联网。这对家庭的上网技能教育、网络内容监督管理、互联网企业针对性保护机制均提出更高要求。
“要重视针对学龄前儿童的上网管理和教育问题。”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负责人认为,目前小学生在学龄前就使用互联网的比例已达32.9%,预期将有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在学龄前就接触互联网。单纯的限制难以达到效果,对孩子上网进行积极的教育、引导和管理才是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正确方式。
【趋势二:未成年人上网最常学习、听音乐、玩游戏】
学习、听音乐、玩游戏位列未成年网民上网经常从事的各类活动中的前三位。报告称,网上学习方面,未成年人的网上学习与学校课堂教育深度融合,更多表现为课堂教育的延伸。网上娱乐方面,听音乐和玩游戏仍然是最主要的娱乐活动,看短视频和网络直播的比例分别比2018年提升5.7和6.4个百分点。上网聊天是未成年人最主要的网上沟通社交方式,占58.0%。
“互联网对未成年人休闲娱乐方面的影响比对学习的影响更为普遍。如果家庭和社会不能对未成年人网上娱乐活动进行正确管理与引导,有可能影响到未成年人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负责人建议,相关政府部门、行业组织、互联网企业应分别结合自身职责,对未成年人网上娱乐活动推出保护性措施,在政策和机制上避免过度网上娱乐。同时,采用多种方式降低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风险。
【趋势三:初中是网络社会属性形成的关键期】
调查发现,小学生从事各类网上社会化活动的比例均明显低于其他学历段,但在初中阶段开始出现增长,部分活动在高中阶段的增幅出现下滑。这表明初中阶段是未成年人网络社会属性的形成期,高中阶段是对其网络社会属性的进一步发展和巩固。
“未成年人的网络社会属性在初中开始形成,高中得到巩固,应基于这一特点进行差异化网络教育。”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负责人表示,针对小学生网民,应注重上网时长的管理,培养孩子对互联网的正确认识;针对初中生网民,应侧重其互联网应用技能的培养,重视文明上网、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教育;针对高中生网民,应锻炼其在网络信息甄别、工具使用、创新创作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对社会的正确认知,并鼓励其利用互联网提高创造能力。
同时,还应进一步完善未成年网络素养教育体系,明确新时代青少年群体的网络素养内涵。在此基础上,将网络素养教育拓展至全民,纠正家长、学校和社会对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的错误认知,使家长具备管理和引导子女正确上网的能力,消除其对互联网不良影响的焦虑心理。(新华社记者 王思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