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网游时间,撑大孩子健康成长空间
发稿时间:2021-08-31 09:55:00 来源: 澎湃新闻
要开学了,留给小朋友玩网络游戏的时间也不多了。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通知,要求严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间,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其他时间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
对未成年人玩网络游戏做出时间限制,国家新闻出版署早在2019年就有规定:“法定节假日每日累计不得超过3小时,其他时间每日累计不得超过1.5小时”。但不少家长反映该标准仍较宽松,建议从严压缩。这次的时间限制更加严格,既是对家长呼声的一种回应,也是严防态度的再一次重申。
有些人觉得,这样的标准过于严格,其实不然。
乍一看,一周只能玩三天(不算法定节假日),一天只能玩一个小时,似乎很少。但是仔细一想,一周不也就七天?一天除去睡觉、学习和必要的活动,一个人还剩多少小时?换个思路,如果一个人每周都至少花三个小时去干一件更有意义和价值的事,很可能就会取得不小的成绩。
这个时间选择,其实也很巧妙,除了周末和节假日,还有周五放学后的那个晚上可以玩一个小时,也充分考虑了未成年人身心劳逸结合的规律。
未成年人,意味着心智不够成熟,意味着没有独立的、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意味着缺乏一定的自制力和自律意识,他们很容易受到网络游戏的吸引,进而沉溺其中,这是一个社会常识。未成年人不是不可以玩网络游戏,而是要适度,要控制在合理的、健康的范围内,这也是一个社会共识。
把孩子从网络游戏中解放出来,用这腾出来的时间去参与体育锻炼、社会实践,感受丰富多彩的自然和生活,更利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近年来,一些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现象一直备受吐槽,很多家长焦虑万分、苦不堪言,这样的社会问题是不容回避的,想尽办法去干预和解决也是必然的。
现在,管理部门既然制定了详细的规定,这就要求网络游戏平台,针对这些具体的要求,在技术设置和日常管理上采取具体的措施,为建立灵活高效的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做足功夫、堵住漏洞。
当然,也需认识到,网络游戏沉迷是一个社会问题,防沉迷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既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凭借某个单方面力量就可以完成的。平台的监督管理也有其局限性,它不可能直接下沉到线下,去分辨在屏幕前玩游戏的到底是不是未成年人。
也正因此,单靠平台也是不够的,学校和家长也应积极配合、履行各自的监护和教育责任,做好“看得见”的线下监督。如此,形成“线上+线下”的双保险预防模式,也就可以为孩子们的成长撑起更严密的保护网。
未成年人的“未”,在另一种意义上,也意味着一个家庭、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未来。呵护他们的健康成长,就需要方方面面再细心一点、负责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