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游戏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儿童玩具风靡之下的安全风险

发稿时间:2024-06-22 14:20:00 来源: 曲靖日报掌上曲靖

  一直以来,一些危险玩具屡屡“肇事”,给孩子的健康安全带来很大的威胁,一些诸如“烟卡”、臭气包或水晶泥等所谓网红新奇玩具,也频频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较大负面影响,让很多家长陷入了“毒玩具”焦虑。连日来,记者走访曲靖市玩具市场时发现,继盘串、咕卡、萝卜刀等玩具热度消退之后,近期在少年儿童中又出现了一批“新奇”的玩具,给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带来了新的挑战。

  有“毒”卡片流行在低龄学生中 

  6月14日下午,在翠峰东路一家售卖香烟的商店门口,两名身着校服的小学生一边翻看彼此手中的卡片,一边激烈地讨论着。原来,他俩进商店询问了香烟的价格,正在商量如何“等价交换”烟卡。老板告诉记者说:“最近总有学生进来问烟价,我朋友的孩子还让帮忙收集空烟盒,说是要集‘烟卡’。”

  什么是“烟卡”?原来,“烟卡”由废弃烟盒制作而成,小孩们把烟盒盖撕下来折成长方形卡片,双手合拢,以空掌心拍击地面,“烟卡”被掌风击中,翻面就算赢。这种游戏当下在小学生中非常流行。孩子们会按香烟档次将卡片分等级,谁拥有的卡片多且稀有,谁就有了炫耀的资本,甚至还衍生出了类似赌博中“下注”的玩法。

  “这卡有毒!”小学生家长李乐说,她儿子的同学在制作“烟卡”时看到烟盒里边还有香烟,便约同学们一起试抽。孩子将这件事告诉她后,听得她心惊胆战,连忙给孩子科普吸烟的坏处。

  孩子们手中的“烟卡”从何而来?“学生获取“烟卡”的主要途径是:要、找、捡、买。求而不得时,就会去翻垃圾桶、找陌生人要,或是想办法去买。”学生家长李乐说,“烟卡”在玩法上还有可能引起孩子的攀比、赌博心理,同时会把香烟文化过早植入孩子的思想里。

  “儿子才上小学三年级,市面上哪种烟卖多少钱比我还清楚,还拿着压岁钱让我在网上帮他买稀有‘烟卡’。”家长王思说。记者在某网络购物平台搜索看到,网上售卖“烟卡”的店铺非常多,一些号称“绝版”“稀有”“不重复”的“烟卡”打包售价高达几百元,一条销售链的成交量竟有上万单之多。

  新奇玩具家长也得擦亮眼睛 

  记者了解到,与“烟卡”同样盛行的还有动漫卡片。这些印着奥特曼、叶罗丽等国外动漫形象的卡片,形成了一个“故事王国”,让集卡、换卡成为孩子们之间的一种社交游戏。“想要稀有卡就得买盲盒,可能花上百元也抽不到一张,浪费钱不说,还容易让孩子上瘾。”三年级学生家长刘平苦恼地说,有的卡通形象低俗,她看到后就会悄悄扔掉,可是孩子却说那些人物之间是有故事的,缺一张都不行。

  除了“烟卡”和动漫卡片,一种号称能解压的捏捏乐玩具,不仅在玩具店里占据“C位”,而且出现在了文具店、书店和校门口小商店的货架上。它们被制作成“包子”“比萨”“饼干”“寿司”等食品形状,外形、颜色甚至手感的仿真度都极高。这种捏捏乐外包装上虽然有“禁止食用”的提醒,但都不在醒目位置。

  制作成食品形状的玩具,还有被央视曝光硼砂超标的水晶泥、假水、起泡胶等,被装在饮料吸管杯、酸奶杯、泡面杯等仿食品容器里出售。“我家孩子小,很担心他会误食,可是这种玩具现在到处都是,防不胜防。”市民李嘉云说。

  此外,记者在走访中发现,除了模仿食品,市场上一些玩具产品在设计上还用起了“障眼法”,以更隐蔽、更灵活、更诱人的方式出现。最近,很多小学生课间会拿着小喷壶互相喷着玩。一小学教师说:“这种小喷壶的外形很像铅芯盒,很难被发现,学生之间会跟风购买,里边装的液体不一定是水,很容易喷进眼睛里。”

  正向引导需要家校社会联动 

  面对此类“新奇”玩具易引发的安全隐患,对未成年人的安全监管,该如何跟上“节奏”呢?

  “从开店起我们就知道,任何含有烟草商标、标识的制品都不允许向未成年人销售,这是国家规定,谁也不能违反。当遇到孩子来询问时,一般还会跟他们讲明白原因。”商店老板张图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当前“烟卡”的流行已经引起了学校、家长和相关部门的重视。市场监管部门加大了对玩具市场和校门口店铺的检查力度。市区多所学校积极采取行动,向家长发出倡议和警示,一些中小学还组织召开主题班会或家长会,督促家校联合,加强安全监管。

  对于心智尚不成熟的未成年人来说,一些玩具会在他们心中悄然诱导模仿、攀比、暴力、猎奇等心理,潜移默化中参与构建他们的认知、文化和审美,长远来看,会对孩子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产生深远影响。所以,及时的、正向的行为引导非常关键,这就需要家长、学校、社会积极联动,为孩子们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玩具市场监管要疏堵结合 

  曲靖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管理部门将会认真落实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强重点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管理的公告》(2024年第2号)部署要求,充分发挥部门联合整治、社会共治作用,加大全市“萝卜刀”玩具等儿童、中小学生用品整治打击力度,严格生产、销售、消费环节管控,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着力营造安全、健康、积极的中小学生成长和发展环境。

  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督促儿童和学生用品生产和销售单位严格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严查严办生产、销售未经3C认证和不符合相关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的产品,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三无”等儿童和学生用品行为,着力整治在营销儿童和学生用品时宣传暴力内容和做错误的诱导性示范等行为。加强网络平台监管,对校园周边商铺销售可能存在质量安全风险隐患的儿童和学生用品实施重点监管。

  建议教体部门要加强指导学校严格校园安全管理力度,加强宣传教育,禁止学生携带不符合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易引起暴力等不良行为倾向的儿童和学生用品进入校园,引导学生提升质量安全意识,自觉选择符合标准、适合年龄阶段、有益身心健康发展的儿童和学生用品。

  针对当前社会上出现的很多新问题且引起社会广泛关心关注,尤其涉及孩子健康安全的问题,亟待各级部门研究解决,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才能较好解决问题。作为管理部门也会持续关注、研究当前出现的新“物品”、新问题,结合市场监管部门职能职责,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宣传引导,联合有关职能部门、行业部门,依法治理存在问题,共同打造适合孩子们生活、学习的健康、安全环境。

  曲靖融媒记者 陈泓洁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