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游戏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扎紧未成年人网游消费的钱袋子

发稿时间:2024-07-19 13:09:00 来源: 民主与法制周刊

  近期,中国互联网协会公布了《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服务消费管理要求》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标准》)。作为国内游戏行业首个完整的消费管理规范,该《标准》聚焦未成年人网游消费这一重要议题,为落实“防沉迷”责任、解决退费纠纷等,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细则性规范。

  近年来,一些未成年人沉迷网游及其引发的一系列不良后果,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而在诸多“防沉迷”措施中,至关重要的是消费环节的有效控制。众所周知,沉迷网游的未成年人,需要不断花钱“通关”,不仅难以自拔,还动辄让家庭背上“天价账单”。而一旦管住消费的端口,也就管住了可能发生的负面效应。正因此,《标准》以消费管理为切入口,可谓抓住了有效治理的关键。

  从《标准》的具体内容看,一大亮点是通过限制消费额度、强化平台责任等手段,巩固“防沉迷”的措施和成果。比如,《标准》依据国家有关文件的精神,明确8至16周岁每月充值不得超200元,16周岁以上未满18周岁,每月充值不得超过400元,以避免“天价账单”的产生。再比如,《标准》强化了消费流程管理,要求网游服务提供者审查是否为未成年人消费、是否经过监护人同意,并保存长达180天的信息记录,以防范未成年人绕过消费限制栅栏。

  更加引人注目的是,《标准》针对退费纠纷这一突出难题,提出了详细的解决方案。近年来,因未成年人沉迷网游引发的退费纠纷不断增多。在其背后,既有网游平台未能切实履行监管义务、严格执行“防沉迷”措施的原因,也存在监护人疏于管束甚至主动帮助未成年人突破“防沉迷”壁垒的情形。但由于责任判定、应否退费、退费数额等问题缺乏统一的标准,此类纠纷往往面临巨大的争议,难以妥善解决。

  正因此,《标准》诸多规范设计的一大重点,就是构建合理的退费处置机制,其中心思路是秉持“过错责任”原则,根据网游服务提供者、监护人等责任方各自的过错情况,明确划分各方的担责比例。具体而言,若网游服务提供者未接入国家统一的实名认证系统,或未落实对未成年人实名用户的限充要求,将承担100%责任;若网游服务提供者已依法配置防沉迷措施,但存在监护人未充分履行监护人责任等过错情形的,网游服务提供者应根据相关消费过程中“防沉迷”措施的有效性等情况承担对应责任,建议一般责任比例为30%至70%,监护人承担剩余责任;若监护人以多种方式多次破坏“防沉迷”成果,将加重其责任,甚至100%担责。

  不难发现,《标准》所提出的退费处置机制,既坚守了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也体现了公平、公正的民法精神。通过合理的责任分配,不仅有助于推进网游行业的自律,也有助于敦促监护人担起应尽的监护责任,进而形成“防沉迷”的合力,实现对未成年人最大程度的保护。此外,尽管《标准》只是一个行业规范,但对司法实践处理退费纠纷亦将提供重要的参考,乃至推动更高层次的规范早日出台,为定分止争提供更权威的依据。

  “一切社会问题,从最本质上表现为经济问题”。《标准》所设计的种种规范,牢牢抓住了当下未成年人网游消费中的突出矛盾,无论是为网游行业确立义务指南,还是为合法权益畅通保护路径,抑或为退费纠纷提供处置模板,都扎紧了未成年人网游消费的钱袋子,也压实了各方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定责任。可以说,对于有效治理未成年人沉迷网游这一社会问题,以及妥善处理由此引起的利益冲突,《标准》迈出了重要一步,提供了良好示范。未来,仍需在立法、执法和司法层面继续发力,行业、家长、社会等各方主体齐抓共管,合理平衡权利义务的同时,进一步强化“防沉迷”制度、巩固“防沉迷”成果,以最终确保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文/欧阳晨雨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