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保证网络发展权又实现安全防护
发稿时间:2024-11-25 10:51:00 来源: 中国妇女报
●《指南》的出台提供了一个更加具有明确性、可操作性,标准统一的方案,提供了涉及移动智能终端、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分发平台的立体式、连贯式规则,有助于相关法律规定的全面落实和有效落地
●《指南》的出台更加有利于实现未成年人网络权益,让未成年人的网络发展权、网络安全以及防范风险之间达成平衡
●《指南》对标《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要求,指导企业及时修改可能造成沉迷的内容、功能和规则,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外链信息内容风险,具备多重防绕过、防破解措施,提升防护效能
为进一步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未成年人模式建设予以具体指导。对此,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专家,对《指南》的意义、亮点等内容进行解读。
三方联动打通软硬件壁垒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和普及,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更加频繁,受互联网影响更加深远,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凸显,《指南》的出台意义非凡。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网络保护’专章和今年1月起正式施行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都对未成年人模式的建设和向未成年人提供符合其身心特点的网络产品与服务提出了要求。”中国政法大学未成年人事务治理与法律研究基地副主任苑宁宁表示,“但在实践中,未成年人模式存在着标准不统一、衔接不一致等问题,《指南》的出台提供了一个更加具有明确性、可操作性,标准统一的方案,提供了涉及移动智能终端、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分发平台的立体式、连贯式规则,有助于相关法律规定的全面落实和有效落地。”
根据《指南》,未成年人模式将在移动智能终端设置统一入口,用户可一键开启,所有应用程序实现同步切换,形成安全可控的独立空间。
苑宁宁认为,《指南》的出台实现了三方联动,由应用程序扩大到移动智能终端、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分发平台三方,既有共通性要求,又针对各自特点分门别类,设置了非常明确的要求,打通了软硬件壁垒,形成很好的保护合力。
“同时,未成年人模式有了进一步的新拓展,将之前的青少年模式和父母在网络空间的监护职能实现了有效衔接,在原来青少年模式当中融入了家长管理的功能,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家长工具,实现了升级创新。”苑宁宁说。
苑宁宁表示,《指南》的出台更加有利于实现未成年人网络权益,让未成年人的网络发展权、网络安全以及防范风险之间达成平衡,既保证未成年人日常的学习生活能够在网络当中受益,同时又最大程度降低了风险。
实现优化时间、内容、功能三方面管理升级
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指南》进行了“三个优化”,指未成年人模式将实现时间、内容、功能三方面管理升级。时长管理方面,将由移动智能终端统一控制总时长,解决单个应用程序分散计时、总时长不可控的问题。内容管理方面,将在持续扩充专属内容池的同时,分年龄段推荐适龄内容。功能管理方面,将在保障使用需求的前提下,合理限制诱导沉迷功能,推动便捷性和安全性双提升。
值得关注的是,《指南》首次探索提出分龄推荐标准,指导应用程序在推荐环节优先展示适龄内容。比如,在未成年人模式下,对3周岁以下用户推荐音频内容,引导减少屏幕使用;3周岁以上不满8周岁用户以学龄前和低年级学生为主,推荐内容侧重启蒙和兴趣培养等。同时,《指南》从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出发,针对不同年龄段用户分别推荐了每日上网总时长,并提供超时默认关闭、推送休息提醒等功能,引导未成年人合理使用网络。
苑宁宁认为,《指南》对时间以及推荐内容都做了非常明确的分龄指引,能够让不同的平台和企业在提供相关服务和产品时有更加明确的标准。同时,在未成年人模式下默认关闭陌生人私信功能等设置,有利于减少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当中受到欺凌,降低受到网络暴力的风险,也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和个人信息。
对于社会普遍关注的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问题,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指南》主要从时长和功能两方面入手,进一步优化完善防沉迷措施。一是设置推荐时长。二是控制风险功能。《指南》对标《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要求,指导企业及时修改可能造成沉迷的内容、功能和规则,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外链信息内容风险,具备多重防绕过、防破解措施,提升防护效能。
该负责人表示,这些限制性措施并非“一刀切”要求或强制性规定,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对使用时长、使用时段、内容、功能等进行个性化设置。应急类、教育类等基本功能和服务不纳入总时长统计,更好满足未成年人使用需要、保障人身安全。
苑宁宁认为,《指南》既有指引性的明确要求,同时也不失灵活性,“比如在有相关功能限制、时间限制的情况下,也赋予了家长一定的灵活空间,允许家长对未成年人用户使用时长、应用程序安装、推荐内容类型等进行管理,满足了父母在日常监护过程中的不同需求。”
引导形成行业统一标准, 鼓励家庭、学校广泛使用
《指南》发布后,如何才能更好落实?苑宁宁认为,平台和企业都要有相关改进方案。除了加强引导监管之外,互联网行业协会也要进一步发挥自律作用,保证未成年人模式能够尽快得到贯彻落实。如果移动智能终端、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分发平台没有建设到位,如何进行相应的补救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苑宁宁表示,还要提高家长的网络素养,目前搭建的未成年人模式赋予了父母极大的权限和空间。在积极推动《指南》落地的同时,也应该加大父母和家长的网络素养,让他们能够在数字空间当中履行监护职责,切实发挥作用。
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充分发挥未成年人模式保护作用,离不开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一方面要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支持更多适宜未成年人使用的应用程序接入未成年人模式,满足用户使用需求。另一方面,希望家长在将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给未成年人使用前,帮助开启未成年人模式,设定年龄区间,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的网络环境。
该负责人表示,《指南》发布后,国家网信办将持续指导企业推进未成年人模式建设,引导形成行业统一标准,鼓励家庭、学校广泛使用,充分发挥模式保护效能。后续,国家网信办也将持续关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新情况新要求,结合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情况,不断探索可行方案、创新保护举措、推广经验做法,进一步完善指南内容、丰富应用场景,为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提供更好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