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游戏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未成年人网游退费“按错担责”体现公平原则

发稿时间:2025-02-24 10:15:00 来源: 中国妇女报

  近年来,未成年人大额充值网络游戏退费纠纷时有发生,其中围绕是否退费、退费多少、责任归属等问题,各主体意见不一,时常导致矛盾升级、激化,对簿公堂亦并不鲜见。

  日前,一则未成年人游戏充值退费案件,再次引发网友关注。山东一名11岁男孩在用平板电脑玩游戏时,使用其母亲的微信账号扫码支付22次,累计充值41130元,用于购买游戏皮肤和装备。在与相关方沟通退款无果后,其母亲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全额返还充值款项。山东省高密市人民法院柏城法庭审理后认为,男孩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综合该案实际情况及双方过错程度,最终判决返还50%的款项,并驳回其他诉讼请求。

  在过去的退费纠纷中,游戏公司往往承担全部责任,而上述案件的判决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对监护人的责任界定,不仅提醒了广大家长应切实履行监护职责,加强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行为的教育和引导。同时,“按错担责”的解决思路也体现了问题处置的公平性。

  2024年5月,中国互联网协会出台《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服务管理要求》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首次提出细化退费标准和建议,根据各方过错情形,明确划分了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监护人等责任方的担责比例。这不仅为未成年人及其家长主张权益提供了规范路径,还为游戏企业响应退费诉求提供了处理原则,使网游退费纠纷处理有章可循,更为规范化、合理化。

  防止未成年人“氪金”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需要政府、学校、平台、家庭共同发力,而其中家庭是预防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的第一道防线。因此,未成年人家长一方面,需要把好支付“关口”,妥善保管好自己的银行卡、支付密码等敏感信息,定期查看支付记录,对孩子的不当消费行为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另一方面,则需要当好孩子上网的“把关人”,帮助孩子合理规划用网时间,提升用网能力。只有各方携手,共同做好防范未成年人沉迷游戏、过度充值等工作,才能切实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让他们在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中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