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领游戏皮肤为由,长沙一12岁女孩玩手游被陌生网友骗2万多
发稿时间:2021-01-22 15:13:00 来源: 潇湘晨报
近日,长沙12岁女孩杨杨玩一款正规手游时,陌生网友以领游戏皮肤为由,诱导她用妈妈手机向第三方平台转账2.4万余元。可最后皮肤没领到,还被告知“删除所有聊天记录,不要告诉妈妈”。目前这些钱大部分被要回,还有5999元未追回。
刚开始被要求一次转上万元,因手机设置未果
杨杨经常玩该手机游戏。2020年12月30日晚,她在游戏界面无意中看到“加QQ群免费领皮肤”的消息,加了该群。然而进群发现,所谓“免费”是假的:管理员私聊她,要付钱激活“兑换码”才能领皮肤,而且付钱要用家长的手机。“我说我不会操作,他就说一步步教我。”于是杨杨每操作一步就截图发给对方,对方告诉她下一步怎么做。
在管理员诱导下,杨杨取来妈妈的手机开始付款,最初对方要求付1万多元,2万多元。由于手机设置原因,支付失败。后来对方将金额变为3000元以下,钱第一次被转走,对方要求杨杨继续转。杨杨有些担心,不愿支付。对方便进行恐吓:“不配合就永久封掉你游戏号,还有你妈妈的支付宝、微信都会封掉。”“如果(封号)造成系统瘫痪要赔偿20万,导致打官司。”
“我当时被吓住了”杨杨告诉记者,由于担心对方所说的事情,便继续转。两个小时里,杨杨用妈妈手机转出23笔,共计2.4万余元。这些钱都来自某借款产品,额度用光便无法继续。这时,对方又让她申请网贷,上面显示最高额度100万。由于申请需要妈妈人脸识别,没有成功。
转了两小时的钱,所谓游戏皮肤依旧没有。对方发现无法申请网贷后,打算结束。他告诉杨杨,她付的钱会返还,但条件是她要删除所有聊天记录并退群。杨杨产生警觉:“你骗我怎么办?”对方说“别让你家长知道,最迟一周内返还。”杨杨删除了聊天记录。
余下5999元尚未追回
事后,由于担心责怪,杨杨没有告诉妈妈。约一周后,妈妈杨女士无缘无故收到借款产品还款短信,发现此事,随即报警并投诉。当时对方“会返还”的承诺并未实现。杨女士主动联系到收款方,将被收走的1.8万要回,余下5999元,至今未追回。
记录显示,未要回的5999元分为3000元和2999元,分别被转到两家不同的平台。1月19日,记者帮助杨女士联系到转入3000元的单位,其为一家云社交平台。客服表示,经过核实,这笔钱已被转走。转入2999元的平台暂无联系方式。前者客服表示,如果此人涉嫌诈骗,会积极配合警方提供他的信息,以期尽快将其绳之以法。
处理此事的警察雷先生告诉记者,目前此事尚未立案,因为还无法确定是诈骗。“如果是诈骗,不会把钱退还。”他表示,将为杨女士尽可能提供帮助,尽快将余款追回。同时也提醒,遇到别人要求转账,一定要提高防范意识。“不论是熟人还是生人,要你输入验证码,点开链接,扫码这些,都要核实再核实。”
“现在最大的心情就是后悔,如果当时不理他,就不会发生这些事。”杨杨表示,妈妈发现此事后,她向妈妈认错,得到了谅解。“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一定和妈妈说”
杨女士表示,事后她对女儿进行了开导教育。同时也有自己的教训。“本以为网络诈骗离自己很远,没想到他们会把目光瞄准小孩,威胁诱导。”“防范网络诈骗,也要给小孩多宣传知识。”
律师说法:陌生人行为涉嫌诈骗罪
此事中,该陌生人的行为是否属于诈骗?余下的5999元可以追回吗?记者采访了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姚志斗律师。
他表示,首先,该陌生人行为涉嫌诈骗罪:“陌生网友明知小女孩是未成年人,拿的是父母的手机(具有骗取他人财物的直接故意),仍虚构“家长微信、支付宝会被永久封号”等信息,引导、哄骗小女孩一步一步删掉交易记录图片,最后小女孩游戏皮肤也没有领到,符合我国刑法关于诈骗罪构成的规定。”
余下的5999元可以追回吗?姚志斗表示,本案中,小女孩仅12岁,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消费数额达2万多元,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根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该合同为效力待定合同,须经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后,该合同才有效。所以,该笔金额可以追回。
潇湘晨报记者於广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