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游戏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未成年人沉迷网游“氪金”12.4万元 民警助力挽回家庭“血汗钱”

发稿时间:2025-07-07 10:05:00 来源: 法治日报

  “吴警官,你快来把这两个孩子抓起来!气死我了!”7月2日一大早,新疆哈密边境管理支队三塘湖边境派出所民警吴振的手机响起了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电话里,辖区群众张女士生气地说道。

  “怎么回事,您先别急,慢慢说!”民警吴振听着张女士声泪俱下的哭诉不停地安慰。

  原来,张女士家两名分别年仅8岁和12岁的孩子,在记住家长手机支付密码后,趁家长忙于工作之际,大肆进行游戏充值。令人震惊的是,从2024年11月以来发现,短短数月时间,孩子们累计充值达200余次,涉及2个游戏平台的6款游戏,总金额高达12.4万元。

  张女士和丈夫毕先生从河南到新疆哈密市三塘湖镇做生意,平日里工作繁忙,他们常常会将手机交给孩子使用,让孩子们在完成作业后适当娱乐放松。然而,夫妻俩未曾想到,这一做法竟埋下了隐患。孩子们在家长日常使用手机进行转账支付时,悄悄记住了手机支付密码。

  随着时间推移,孩子们对手机游戏的兴趣愈发浓厚。在家长无暇顾及的情况下,两个孩子开始频繁使用家长手机玩游戏。起初,他们只是进行小额充值,购买一些虚拟道具。由于充值金额较小,家长并未察觉。但随着游戏欲望的不断膨胀和虚荣心的作祟,孩子们充值的金额越来越大,次数也越来越频繁。从最初的几十元,到最多5000元。充值完成后,孩子都会删除充值记录和短信,让家长难以察觉。孩子们完全沉浸在游戏充值带来的“快感”中,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给家庭带来多大的经济负担。

  直到2025年7月1日晚,李女士在查看手机信息时,一则未及时“删除”的充值信息引起了她的注意。她便立即查看账单,才发现账户里的钱少了一大笔。经过仔细核对,她惊讶地发现,这些钱竟然都用于了游戏充值。张女士和毕先生心急如焚,他们辛辛苦苦攒下的积蓄,就这样被孩子“挥霍”掉了。

  无奈之下,李女士和王先生选择向当地派出所求助。民警迅速展开调查。他们详细了解了事件的经过,收集了相关的充值记录、支付凭证等证据,并第一时间与涉及2个游戏平台的客服取得联系,说明情况,要求协助处理退款事宜。

  然而,游戏平台的退款流程并不简单。由于涉及多个游戏、大量的充值记录,以及平台严格的审核机制,退款工作面临诸多困难。民警多次与游戏平台进行沟通协商,耐心解释未成年人充值的特殊情况以及相关法律规定,并按照平台要求,将支付记录与银行流水上传至未成年人退款平台,并实时与游戏退款平台保持联系,加快退款进度。

  最终,在民警长达13个小时的沟通协调下,两个游戏平台最终完成审核,将流程提交至退款审核部门做最终审核后,成功退还充值金额的90%,共计11.2万元,剩余1.2万元由家长承担损失。张女士和毕先生对民警的帮助感激不尽,表示今后一定会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监管,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责任编辑: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