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为名”的借款,分手后要不要还?
发稿时间:2025-07-18 10:05:00 来源: 法治网
近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中级人民法院办理了一起特殊的“分手清算”案件,法官通过抽丝剥茧的审理,让8万元“糊涂账”水落石出。不仅用法律知识让情感债有了“说法”,更用调解为这对昔日恋人保留了最后的体面。
爱情迷局:当甜言蜜语变成借款借口
大学校园里,小美(化名)与年长几岁的阿强(化名)相识,很快坠入爱河。阿强的温柔体贴和海誓山盟让小美深信不疑,甚至不惜将父母给的生活费交给已步入社会的男友消费。毕业后,小美步入职场,而阿强以“创业资金周转”“临时应急”等理由频频向小美借款。尽管自己收入微薄,小美仍通过信用卡套现、向朋友借钱等方式,前后累计借出8万元。
然而,阿强不仅没有还款的意思,反而变本加厉地依赖小美生活,终日无所事事。最终,失望透顶的小美提出分手,但阿强却用各种理由推脱,“最近手头紧”“这些钱都是共同开支”,甚至以“恋爱期间的赠与”为由拒绝还款。
情债难清:当昔日恋人对簿公堂
走投无路的小美向四师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承办法官敏锐察觉到,此案不仅是简单的借贷纠纷,更涉及情感纠葛。为避免矛盾激化,法官决定采取调解方式,既维护法律公正,又尽量降低对双方新恋情的负面影响。法官先与小美深入沟通,梳理每一笔借款的转账记录和聊天证据,安抚她的情绪;随后多次联系阿强,严肃告知:“逃避债务不仅违背道德,更可能面临强制执行、征信受损等法律后果。”在法官的耐心释法下,阿强到法院应诉,但起初仍理直气壮地说:“这些钱是都是她自愿给的!”
和解破局:从“赖账”到分期还款
调解室里,法官翻开了小美提供的微信聊天记录,屏幕上清晰显示,阿强曾明确承诺“赚了钱就还”。面对确凿证据,阿强态度松动,但仍以经济困难为由推脱。“既然承认借款,就不能以感情为由逃避责任。”法官语气坚定,“还款是唯一出路,否则法院将依法判决并列入失信名单,影响今后的工作和生活。”见双方心情低落,法官放缓语调,语重心长地说道:“你们曾经是恋人,现在何必反目成仇?法院理解恋爱中的经济往来,但白纸黑字的欠条不是儿戏。”见双方有所动容,法官顿了顿说:“今天不如各退一步协商解决,既是尊重法律,也是给彼此留份体面。”
最终,在法官耐心调解下,阿强低头认错,小美念及往日情分,同意给予一定的还款缓冲期,双方达成调解协议:阿强承认8万元借款事实,商定分12期偿还。签完协议的那一刻,小美如释重负:“法律终于帮我撕破了‘以爱之名’的谎言。”
这场纠纷的化解,不仅挽回了经济损失,更给年轻人上了一堂生动的“理智恋爱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