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游戏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少年盗用母亲治病钱充值网游,“救命钱”怎么追回?

发稿时间:2025-09-18 10:31:00 来源: 上海市司法局

  河南15岁少年小王(化名)因沉迷网络游戏,盗用母亲(经鉴定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身份信息注册游戏账号,并将母亲用于治病的钱偷偷进行游戏充值,自2022年5月起前后向数款知名网络游戏充值金额合计约人民币8万元,其中上海某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属的三款游戏充值金额合计人民币49758元。

  由于绑定银行卡的手机号码一直是小王使用,其父母未能及时发现充值一事,直至其母亲需要用钱治病时才发现银行卡里数万元存款不翼而飞。其母亲报警后,经过警察初步调查,才得知银行卡里存款均被小王用于网络游戏充值。

  由于该网络游戏公司位于上海市徐汇区,小王和父亲遂向徐汇区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希望能通过法律途径向网络游戏公司追回小王的游戏充值款。

  根据《上海市公共法律服务办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未成年人因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且家庭经济困难的,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经审核,该案件符合法律援助条件,中心遂指派上海市申汇律师事务所宋沪彬律师作为其代理人,代为提起服务合同之诉。

  接到指派后,援助律师约见受援人小王及其法定代理人,详细了解充值经过、金额、游戏名称、所属公司、家庭情况、诉讼请求等。

  援助律师根据现有材料并结合现行法律规定,认为小王的大额充值行为与其年龄、智力等不相适应,法定代理人也未进行追认,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认定充值行为无效、游戏公司原路退还充值款项。

  同时,援助律师从普法教育的角度出发,明确告诉小王父母,其作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有义务为未成年人提供生活、健康、安全等方面的保障,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和情绪心理状态,不得放任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接触危害或者可能影响身心健康的网络信息,所以,在这个事件中小王的父母也有一定过错。

  援助律师根据诉讼需要,帮助受援人收集、准备相关证据材料包括银行流水、游戏充值截屏、母亲患重病证明、报警记录等材料,并于2025年4月24日进行网上立案。

  立案后,援助律师并不坐等开庭,而是多次尝试联系游戏公司,反复说明案情以及受援人家庭情况的特殊性,争取尽快达成和解以减轻受援人诉累,切实解决小王母亲急需治疗费的燃眉之急。

  2025年5月至7月期间,援助律师与游戏公司相关负责人进行多轮沟通、协商、进一步核对充值金额,最终游戏公司同意除去原来转账的手续费外全额退款,并向小王法定代理人名下银行账户转账47482.8元,小王及其父亲非常满意,随即向法院申请撤诉。

  【律师点评】

  本案既保障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又锚定了监护责任与平台义务,具体表现为:

  精准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本案明确未成年人大额游戏充值行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在法定代理人不予追认的情况下,该民事法律行为应属无效。法律援助律师成功为其追回近五万元充值款,不仅为这个贫困家庭挽回急需的治病钱,更以司法实践捍卫《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核心原则,为同类案件的处理提供了可复制的维权路径。

  彰显法律援助的民生价值与社会温度

  面对异地诉讼和经济困难的双重壁垒,徐汇区法律援助中心及时介入,指派专业律师提供全程无偿的法律服务,有效保障弱势群体的诉讼权利,体现国家司法救助体系对困难家庭的兜底保障作用,是“司法为民”理念的生动实践。

  推动家庭监护与网络防沉迷责任共担

  援助律师在办案中并未止步于追回款项,更对监护人进行了深刻的普法教育,指出其放任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存在过错,应依法履行监护职责。本案对所有家庭都有警示教育意义——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网络侵害,需要法律的外在干预,更离不开监护人积极主动的内在履行,对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问题需要社会与家庭的共同关注与责任分担。

责任编辑:宋静